支原体感染后同房出血,这是怎么回事?原因解析
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,咱们常说的和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的,主要是生殖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。这类病原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,像阴道性交、口交、肛交都有可能传播,虽说也能通过被污染的毛巾、衣物之类的间接传播,但这种情况还挺少见的。感染支原体后,有些朋友会遇到一个挺让人闹心的问题 ——性交后出血。这可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,其实是感染引发了一连串身体变化才表现出来的,搞清楚背后的原因,才能及时处理。
一、支原体导致出血的直接机制
1、首先是宫颈炎和宫颈黏膜充血水肿。
支原体通过性接触进入生殖道后,会先在宫颈黏膜 “安营扎寨”。它在这儿不断刺激宫颈,就会引发黏液脓性宫颈炎,让宫颈黏膜又红又肿。这时候宫颈组织就变得特别脆弱,以前好好的黏膜变得敏感又易破,同房时稍微有摩擦和接触,就可能破损出血。这种出血一般是同房后马上出现一点鲜血,或者白带里带着血丝。
2、其次,如果感染没及时控制住,支原体可能继续往上蔓延,引发子宫内膜炎,严重的还会导致盆腔炎。
子宫内膜被感染后,会出现充血、水肿,内膜组织变得不稳定,动不动就会不规则脱落。这样一来,同房后可能会有点滴出血,平时不是月经期的时候也可能出血。要是炎症蔓延到输卵管,引发输卵管炎,还可能觉得下腹部隐隐作痛或者有坠胀感,生殖系统的损伤也就更严重了。
3、另外,支原体释放的脂质、脂蛋白这些东西,会激活人体的 TLR信号通路。这就好比打开了一个开关,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炎症介质,吸引很多中性粒细胞聚集到感染的地方。中性粒细胞在 “消灭” 病原体的时候,会释放氧自由基之类的物质,损伤周围组织,同时让局部微血管变得更容易破裂出血。
二、易混淆因素与鉴别诊断
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同房后出血,有时候容易和其他问题弄混,得好好区分,不然可能漏诊或者误诊。
1、性传播感染常常 “抱团出现”。很多人不只是感染了支原体,可能还同时有衣原体、淋球菌这些病原体感染。这些病原体一起 “作祟”,会让宫颈和生殖道的炎症更严重,出血也会更明显。所以检查的时候,不能只查支原体,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都得查查。
2、还有些不是感染引起的问题,也可能导致同房后出血,得重点留意。比如宫颈息肉,它质地软,血管又多,同房时碰到就容易出血;宫颈外翻的人,宫颈柱状上皮暴露在外,黏膜很脆弱,容易受损出血;绝经后的女性,因为阴道萎缩,阴道黏膜变薄、弹性变差,同房时可能会撕裂出血。另外,同房时不小心弄伤了,或者像宫颈癌这种严重的疾病,也可能出现同房后出血。尤其是宫颈癌,早期可能就只有同房后出血这个症状,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排除。
三、危险信号与就医指征
出现同房后出血,要是有这些危险信号,可得赶紧去看医生。
1、如果出血量大,每 2 小时就需要换一片卫生巾,说明出血挺严重的,可能有明显的血管损伤或者病变,得马上就医。
2、要是出血的时候还伴有其他症状也得重视。比如一直下腹痛,可能是盆腔炎这种深部感染;发烧了,可能是感染引起了全身炎症反应;阴道分泌物有恶臭,可能是感染很严重或者有组织坏死,这些情况都得尽快去医院。
3、要是同房后出血反复出现,就算每次出血量不多,也可能是有持续的问题,比如感染没控制住、宫颈有病变等,得及时检查找原因。
四、检查与治疗路径
(一)明确诊断是治好病的关键,按科学的检查和治疗步骤来,能更有效。
实验室检测很重要。检查宫颈拭子或者第一次的晨尿样本,可以准确查出支原体、衣原体、淋球菌这些病原体,结果很靠谱;做阴道镜检查,再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,能直接看到宫颈的情况,发现宫颈息肉、癌变这些问题。
(二)治疗方法
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办法。要是出现耐药或者治疗没效果,就可以用莫西沙星,吃药一定要听医生的,剂量和疗程都不能随便改。
另外,也可以使用我们的妇炎丸进行治疗,妇炎丸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利湿功效,它能够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杀死细菌、病毒,使支原体、衣原体、淋病转阴。
最后,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感染支原体以后,性伴侣也得一起治疗,不然可能会交叉感染。
总的来说,支原体感染后同房出血,核心就是 “感染引发炎症,炎症让组织容易出血”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异常出血,都是身体在发出警示,一定要早点去医院,弄清楚原因。只有及时明确病因,采取针对性的治疗,才能解决问题,避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