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卵管炎的中医辨证

作者:未知 | 点击:0
2012-09-15

  西医认为输卵管炎是由病原体如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等引起的。治疗主要是抗菌。中医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,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。
中医认为输卵管炎的发生主要与湿、热、毒邪密切相关,主要是由于产后或者经期时血脉空虚,湿、热、毒邪趁虚而入,与败血博结胞宫,瘀滞胞脉,伤及冲任,使其功能失调而形成。发病初期,邪气盛,正气亦不衰,正、邪抗争激烈,常见寒战、高热和剧烈的腹痛,此外,毒邪瘀滞下焦,膀胱气化失司,可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状。正邪交争日久,邪气更盛,正气更衰,则病势会进一步恶化。若正气盛,邪气衰则病势会渐缓。若长期瘀阻不化,阻遏阳气的运行,下腹失于温煦,会导致少腹冷痛,宫寒不孕等。
本病的辩证当根据腹痛的性质、部位、带下的性状为依据。


一般说来,主要有以下四种症型。


①热毒炽盛型:腹痛剧烈,灼痛拒按,伴发热寒战,带下如脓血,有臭秽味;分析:经期产后胞脉正虚,湿、热、毒之邪乘虚侵入,与败血搏结于胞脉,阻于冲任伤及带脉,故见腹痛拒按、带下异常;正邪交争剧烈,则可见高热寒战;热毒蕴结于下焦,侧可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及大便秘结。舌脉为热毒炽盛之象。


②湿热瘀阻型:腹痛较重、拒按,发热恶寒,带下色黄,多为湿热壅阻;分析:湿热蕴积于胞络冲任,阻碍气血运行,故见少腹疼痛拒按;湿热壅阻于下焦,伤及带脉,故见带下量多色黄、有异味;湿热内阻则食欲不振。舌脉亦为湿热壅阻之象。


③寒湿凝滞型:少腹冷痛、隐痛、得温则减,带下量多色白。 分析:素食生冷或久坐湿地等,寒湿之邪侵及胞脉,客于冲任,阻碍气血及阳气运行, 故见少腹冷痛、遇冷痛甚;寒湿阻于下焦,伤及任带,故见带下量多,色白质稀;寒湿客于胞脉,则见月经后期、不孕。余证及舌脉为寒湿凝滞之象。


④阳虚内寒型:少腹绵绵而痛、喜按、得热则舒,腰酸如折,带下量多、质稀,小便频数、清长, 大便溏薄,月经后期、量少、不孕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迟或沉细。分析:肾阳不足,寒从内生或湿从寒化,阻碍阳气运行,胞脉失于温煦,故小腹绵绵而痛,得热则舒;肾阳不足,胞宫失煦,带脉失约,任脉不固,故见月经后期、不孕及带下异。